在数字经济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银行业正经历着从"流程再造"到"智能跃迁"的范式变革。依托大语言模型(如DeepSeek)等认知智能技术的突破,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已迈入"数据驱动决策"的新阶段。
1、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必然性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银行的获客成本和运营成本不断攀升。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必须通过数字化转型,优化客户运营体系,实现降本增效。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思维重构。通过构建自动化运营体系,银行能够精准触达客户,实现高效转化,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个人客户的自动化运营,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
2、个人客户自动化运营的策略与实践
·获客期策略:场景化活动与精准触达
在获客阶段,银行需要通过高频小额激励快速建立用户粘性。例如,新客户注册后24小时内未开户,银行可以通过短信推送"开户抽奖活动",并结合加企业微信抽奖活动,吸引客户完成开户。此外,本地新开户未入金客户,银行可以在开户后推送"微信绑定银行卡消费一笔"抽奖活动。对于二类户升级一类户的客户,银行可以推送"升级一类卡享全国ATM取现0手续费"的权益,吸引客户提升账户等级。通过客户浏览产品的时长、页签访问深度和访问次数,通过算法预测客户的产品偏好,结合某种活动,客户转化率将会更高。
笔者在实践过程中,采用新客7天内5次运营策略,客户转化率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
·成长期策略:数据驱动的差异化服务
在客户成长阶段,银行需要基于客户交易行为、资产规模、生命周期阶段匹配精准产品。例如,活期余额超5万的客户,银行可以实时监测并推送"活期转2年期定期,利率提升至2.2%"的产品。对于定期存款到期的客户,银行可以在到期前30天、15天、7天和1天推送适配的理财产品或承接方案。对于工资代发客户,银行可以在工资入账后3小时推送适配客户的理财产品,或每月留存10%享2.2%利率的本地客户定期存款方案。
也可以在客户的预测发薪日前推送适配的财富产品,而对于月末账户余额峰值客户,银行可以在每月最后一天推送"月末专享7天通知存款"产品。此外,银行还可以通过生日抽奖、开户周年日抽奖、老客户回归抽奖、推荐客户抽奖等活动,提升客户的忠诚度和活跃度。而对于高频小额转账客户,银行可以推送"预约转账指引",引导客户升级一类卡,享受更多权益。
·节假日与场景策略:把握关键节点与流量入口
在节假日和特定场景下,银行可以通过精准营销提升客户体验和产品转化率。例如,在春节前,银行可以给客户推送"新年压岁钱换新钱计划",推送哪些理财产品春节前购买可计算收益。在双十一消费前,可以根据客户平时消费情况,推送贷款类产品。双十一后,可以监测大额消费并推送"消费回血高收益理财"产品。
而对于线上活动参与客户,银行可以在客户参与抽奖后推送"活动调研表格",收集客户反馈,优化后续活动。
·预警期策略:服务体验修复与客户关系维护
在预警期,银行需要通过精准干预修复客户关系,提升客户满意度。例如,对于投诉解决后的客户,银行可以在24小时内推送简单容易完成的任务型活动,给客户进行奖励。对于同一客户30天内投诉≥2次的情况,银行可以进行客户关系修复,为老客户补充20元积分。
对于满意度调查低分客户(评分≤6分),可以自动分配客服电话回访,了解客户不满的原因并进行改进。对于单日转出≥账户余额50%且走款资金超过5万元的客户,银行可以触发客户挽留动作,推送适配产品和抽奖活动。
·挽回期策略:睡眠客户唤醒与流失客户召回
在挽回期,银行需要通过多级唤醒策略召回睡眠客户,减少客户流失。例如,对于账户连续15天无交易且余额小于100元的客户,银行可以推送"浏览存款或理财产品送抽奖"活动。
对于账户连续30天或45天无交易的客户,银行可以推送更高价值的抽奖活动,吸引客户回归。银行还可以通过RFM模型(最近交易时间/频率/金额)自动打标"衰退客户",并根据客户情况推送适配的理财产品或存款产品。
对于产品到期流失的客户,银行可以通过AI模型评估续存概率并分级干预,提供定制化的理财方案。此外,银行还可以通过社交裂变召回流失客户,例如,流失客户成功推荐新户时,银行可以为推荐人和被推荐人提供抽奖机会,提升客户活跃度。
·风险与合规管理: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与运营合规
在自动化运营过程中,风险与合规管理是银行的底线。银行需要通过实时监控和预警机制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例如,对于频繁修改个人信息的客户,银行可以通过人工审核流程进行风险排查。对于异地登录且设备更换的客户,银行可以强制二次验证,防止账户被盗用。对于交易习惯偏离的客户,银行可以通过机器人电话提醒防诈骗。对于单日转账金额≥5万且对手方多账户的客户,银行可以落地处理并联系客户核实,防止洗钱行为。
对于长期未更新身份证的客户,银行可以在证件过期前30、10天推送提醒信息,过期后10天推送更新证件领抽奖机会的活动,提醒客户及时更新信息。
除了以上根据客户所处周期、标签特征进行个性化触达之外,还可以每周将最受欢迎产品排行榜、新产品速递等信息触达客户,回收调查问卷,保持与客户的沟通和触达,了解客户的最新偏好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实践过程中,信息触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并不是一个活动只触达客户一次,需要根据客户信息触达渠道偏好等标签,做好多轮多渠道触达,可能的触达渠道包括短信、push、站内信、企业微信和机器人电话、客服电话等,笔者在这个过程中甚至还研究了有哪些方法可以绕过手机的短信拦截,来提高有效触达率。
3、自动化运营的成效与反思
·量化成效
通过自动化运营体系,银行在获客、客户活跃度、风险拦截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某银行的数据显示,新客激活率从22%提升至30%,睡眠账户唤醒率从12%提升至21%,到期客户留存率从40%提升到62%,风险拦截率从92%提升至98%。
这些数据表明,自动化运营体系能够有效提升银行的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
·优化方向
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银行在自动化运营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流失客户画像需要进一步深化,银行可以通过聚类分析区分"价格敏感型"和"服务不满型"客户,制定差异化的挽留策略。此外,银行还需要完善社交裂变机制,例如在推出"邀请好友得积分"活动时,设置防作弊机制,防止同一设备/IP多次参与活动。自动化运营策略越多,流程就会越复杂,如何防止薅羊毛和过度打扰客户变得越来越难。
结合AI大模型,原来写文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现在可以针对每个活动每个年龄阶段每个客群客户,分别给出多套不同的文案,大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如果能私有化部署大模型,可以利用其算法和模型的能力,大大的提高产品偏好、渠道偏好、信息偏好和发薪日等标签的准确性,使我们的信息推送更加准确,减少对客户的打扰,进一步的提高客户转化率和留存。
4、未来展望:从"经验决策"到"数据决策"
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的转变。通过构建自动化运营体系,银行能够实时监测客户行为,精准触达客户需求,实现高效转化。
未来,随着AI大模型的深入应用,文案、话术、客户标签的精准性和客户产品服务方案将出现质的飞跃,将进一步深化数据驱动的运营模式,提升客户体验和服务颗粒度。
例如,银行可以通过大额资金留存策略,当客户单笔转入≥20万元时,AI大模型根据客户标签提供基础的理财方案和话术,客户经理借鉴后在30分钟内致电提供定制的理财方案。这种基于数据的实时响应机制,能够显著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此外,银行还需要通过流失客户画像、社交裂变召回等策略,优化客户挽留和召回机制。通过精准的客户分层和差异化的营销策略,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价值。
结语:数字化转型,让银行成为客户的"美好生活伙伴"
银行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思维重构。通过自动化运营体系,银行能够精准触达客户,实现高效转化,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未来,银行需要进一步深化数字化转型,提升数据驱动的运营能力,优化客户体验和服务颗粒度。
正如某国有大行高管所言:"未来的银行竞争,将是'数据洞察力'与'服务颗粒度'的较量。"通过不断优化自动化运营体系,银行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价值,从而真正从"金融服务者"进化为"美好生活伙伴"。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充满挑战,但也充满机遇。让我们共同探索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均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致力于分享最及时的金融行业资讯
企业信息共享互动平台